本期吉林大学MBA专访校友——彭达,他是汽车行业的资深从业人员,从业十多年,相继就职于台资、法国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获得职业发展的突破。从一线工程师到系统化质量管理负责人,关于汽车行业的质量管理业务,他都了熟于心。经过MBA学习的洗礼,相信这位深耕制造业的汽车人,志在新能源行业走出自己的新气象。
校友专访
从技术转向管理
彭达刚一毕业,没多想便一头扎进了制造业。纵然择业时,有些许误打误撞的懵懂,但在他眼中,这些过往与现在皆是最好的安排。
时至今日,彭达依旧钟情于汽车行业,不同的是换了一个新能源汽车赛道,并且已从曾经的过程控制工程师晋升至质量管理专家,参与知名品牌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的计划与布局。
彭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车电子台资企业担任过程控制工程师。在这家公司里开始接触的系统化学习为他开启了汽车制造业的大门。用他的话来说,自己虽然是一名基层员工,工作虽然枯燥简单,但是全球制造系统标准化操作的理念和系统化的管理理念深深地扎根于他的脑海中,为日后的发展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
三年后他离开了这家公司,想要去尝试学习更多汽车行业文化和管理,并希望自己能突破从一名基层员工成为管理人的小成就,尝试更大的突破,于是彭达从一家代工企业转入了另外一家研发型企业就职。
初入管理岗位不久的彭达,有这两方面的提升需求。一方面,从过去的技术工程师转换到现在的质量运营管理人员;另一方面,从技术岗到管理岗,他的工作不再是单纯地做事,还要肩负起带队管人的职责。身份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对能力的更高要求。
校友专访
通过MBA补齐能力短板
彭达选MBA项目的初衷,便是希望通过系统性的学习,了解商科基础知识,加深对商业规律的理解,提升综合管理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好的管理者。
彭达说,从经济角度看,吉林大学MBA 绝对是一个高性价比的项目;
从学知识的角度来说,吉林大学MBA课程设置非常严格,读完MBA,完全可以在企业中听懂老板说的“话”,并能很好地执行,且能结合理论有所创新;
在人际交往上,MBA同学们来自各大企业的管理层,有外企高管,世界500强的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创业企业总经理等。
谈及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彭达说:“我本以为MBA的学习大家都会比较应付,但没有想到,同学们对待学习的态度比我预想的认真得多,尤其不少在商业领域已经颇有建树的同学,仍然积极参与课程学习,让我也很受鼓励。”
在两年艰苦的学习过程中,彭达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同学之情!参加毕业典礼时,那么依依不舍!毕业后,还能经常互相交流工作,彭达认为这是MBA带给他最大的价值!
同时,站在更高的角度,深入新能源行业后,彭达对行业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新能源行业竞争加剧,各方新势力迅猛发展,这是一场极速的变革。
“脚步要跟得上,内心和心态也要不断去适应和突破。”这是彭达对于行业与自我的解读。他更想在参与管理时,向深处探索质量管理中的体系架构,而非止步于表象。
校友专访
人生从不止步
当问到这两年的MBA给他带来了什么,彭达的回答中除了学识的精进,还有一个重要的变化——爱上跑步。他说:“通过跑步我获得了成长,在跑步中也重新认识自己,有了不同的心境。”
彭达坦言,自己曾经也是个三分钟热度,今天太困,明天太热,后天又下雨,永远都可以找到借口。
心态经历过“我就跑着玩儿不当真”的儿戏,到“我不管无论如何都要跑”的偏执,最后逐渐变成现在“我热爱跑步,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的态度。
他说,能长期坚持一件事情,靠意志总是有极限的,当你找到热爱,才是最好的坚持。
在不断奔跑的路上,彭达也对跑步有了新的认识。在没有跑步的时候,他也像很多不了解的人一样,觉得跑马拉松、跑山的人都是疯子,认为这些极限运动都非常危险。
但是通过跑团的正确引领和指导,渐渐发现这个运动安全系数很高,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不断学习的过程。这包括装备的选择、日常训练、预防受伤、正确补给等等,无伤跑步、安全回家是第一要务,这让一切都变得安全轻松。
彭达告诉我们,长跑也好户外赛事也好,它不仅是比赛,更是一个设定目标、制定计划、完成计划、取得结果的完整过程。在疲累的时候,最难的时候,如何坚持,甚至是否要坚持,选择的同时也是放弃,真正能决定的也只能是自己。在快节奏的生活中,通过有效的时间管理来掌握生活主动权,这对彭达来说是很好的启发。
彭达的故事也是众多MBA项目学员的缩影,无论是工作、生活,还是学习,他们都拼尽全力,追求极致。也正因如此,优秀便成为了一种习惯。
新兴行业变化很快,如今陈设在彭达眼前的新能源行业,远比他刚入行时触碰到的更多,他更乐意扎根于这个强大生命力的行业,去探索、去前进、去发现。
未来,在后MBA的学习生涯中,我们衷心祝福彭达,在新势力迅猛崛起的行业里,突破管理岗位瓶颈,实现更高的自我价值。